2006-08-06

I miss you all.


這麼多年來的海上解說,
從來沒有哪次能讓我這麼歇斯底里過...



星期六清晨五點,
機車行經三號橋時.



五點半的航次,
太陽已經出來好一陣子了,
薄薄的水氣仍然懸浮在空氣中.
正前方海岸山脈與右面中央山脈的肌理差異,
倒也清清楚楚地呈現了出來.

船隻朝北,
廣大的海面上並不熱鬧,
除了大多之外,
就只有台肥海洋深層水的海上作業平台比較顯眼,
其他的船隻都還在港內吧.

奇萊鼻外海呈現灰綠色,
懸浮物含量似乎比港嘴那一帶更多.
心裡才在詫異時,
一尾水針魚(鶴鱵科)在11點鐘方向竄出水面,
然後就在遊客的一片驚呼聲中,
船隻緩緩通過潮界線,
進入了清澈平穩的深藍水域.

離港已經一個多小時了,
剛剛在七星潭看到的那幾朵水花再也沒有出現,
不免著急了起來,
更何況船上還有同事帶來的一行五人,
觀察狀況不理想的話,
可得費上好一番唇舌安撫...

船隻繼續北行,
已經接近清水斷崖了.
我突然想起三年前的某個航次,
也是差不多的時間,
我們在離岸很近的地方遇見了一大群飛旋,
蘇花公路上的遊覽車與其中的臉孔都清晰可見.

就在這樣想的時候,
三年前造訪的那片海面居然出現了水花!

船隻漸漸地靠近,
我的手臂也開始冒出了雞皮疙瘩.


這種水花,
應該是牠們吧?


熱帶斑也不是沒可能,
可是真希望會是牠們啊...


拜託,
一定要是牠們才好...


就在這樣的反覆揣測中,
1點鐘方向五百公尺遠的海面又開始沸騰了起來...



於是我倒抽了一口氣,
從指尖開始一路麻痺到頸背.


沒錯,
是弗氏海豚.
數量至少有300隻以上.



這是我最愛的鯨豚.
過往的資料通常會這樣描述牠:
出生時約1公尺,
成體約2.6公尺,
體重可達200公斤,
分佈全球溫帶、熱帶遠洋,
偶有近岸深水區出現紀錄,
其主要特徵為體粗壯、背藍灰、腹部白、鼻短、胸背鰭均較小,
背鰭居中成鐮刀狀偏三角型,
自眼部至肛門有一顯著黑色帶紋.
在海上常數百至數千大群出現,
個性羞怯,
常如倉皇逃難般奔離.



在剛開始的時候,
我也是像這樣的對著解說教室裡的每雙眼睛這樣介紹,
而牠在那時候對我來說,
只是一個不太容易遇到的種類,
僅此而已.

但是在2000年的夏天,
那件事發生後,
牠對我有了全新的意義.
那一場相遇將會改寫日後對這個種類的描述,
那一些眼神的交會更是把我推到了巨大感動的高峰;
那一天返航時內心充盈的飽實感,
日後也只有牠能將之重現,
我知道的.



於是我開始迷戀著牠粉紅色的肚皮,
體側不同深淺的分界曲線,
胖大身體上顯得特別小的背鰭胸鰭與尾鰭,
以及在嘴喙與額隆共構成的精巧頭部曲線之後,
那一雙小小的眼睛;
「大肥」這個討海人對牠的暱稱更從此擁有了無比親切的魔力.



雖然在兩個月前的石梯港,
也遇到了牠們來飆船,
但是那並非我們最初相遇的花蓮海域,
也沒有沸騰般的水面作為背景.


而這一天,
一切元素都到齊了.
我在解說台上激動的全身發抖,
期待他們能主動來飆船,
就算只有一次也好.


而他們真的來了,
遊客的情緒也瞬間被引爆!



實際估算一下,
數量應該會落在八百隻左右,
也許沒有六年前那麼壯觀,
但船前的個體都相當壯碩,
數量也越來越多,
好幾次都有十幾隻成群共游的情形出現,
也不只一次地在離船2公尺不到的地方躍出水面,
豐腴美好的體態線條盡收眼底.


左手拎著麥克風,
右手握著相機,
我好想不顧一切地衝到船頭大叫讓開然後霸占最佳攝影位置按住快門鈕不放直到記憶卡被塞滿為止!
不過身為一個解說員,
還是有該盡的責任.

所以我用一連串飛快的咬字與略嫌高昂的顫抖聲音,
胡言亂語地想把心裡的激動與船上的所有人分享,
然後在每一個小段落之間努力試著騰出時間來拍攝牠們的身影.

果然欲速則不達,
辭不達意的解說似乎沒有打動太多人,
而在高速連拍下的照片也沒有幾張能看的...







不過沒關係,
能在這片海域上再次重演那段過去,
已經是太幸福的事了.



心情平復一些之後,
我開始把弗氏海豚的基本資料以及過去的觀察經驗娓娓道來,
希望能讓其他人也了解,
今天這個航次所看到的是多麼難得的景像,
而閃著陽光的海面竟瞬間模糊了一下...



40分鐘,
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過長的觀察時間對海豚所造成的影響雖不確定會有多嚴重,
但水下轟隆隆的引擎聲對牠們的回聲定位系統勢必會有相當程度的干擾.
所以就算牠們仍然包圍著我們,
在每一個方位用有漂亮曲線的吻端破出水面,
在入水時舉出小巧可愛的尾鰭,
或是在船前躍起時秀出淡粉紅的大肚子,
我們也都必須要緩緩駛離.



我會繼續想念著這群胖子的,
雖然才剛剛分開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