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9

蘇花今昔, 與不明的未來.

認得的植物真的好少啊...
11月28日,
我完成了單日來回蘇花的壯舉.
之前自己開車時,
頂多是開到和仁就回頭了,
這回是為了一門研究所的課程探勘,
才終於讓我鼓起勇氣挑戰這條過去一直在抗拒的公路.

走走停停的開法其實也不會太累,
但回程時天色昏暗,
不時出現的陣雨更是讓我提心吊膽.

遠光燈射程裡的落葉和落石實在很難區分,
有時驚險閃過後才發現其實是枯黃的血桐葉片,
有時又在一個轉彎後措手不及地碾上高度不容小覷的堅硬岩塊...

未來我想還是以搭火車為主好了.

我們依照蘇花改的環評報告書沿線追蹤,
試著描繪出新路線可能的樣貌,
以及尋找那些將要受到切割、鑽鑿、遮蔽的聚落與地景.
一天裡的粗淺拜訪,
就足以感受到這個開發案的工程規模與影響範圍其實大到難以想像,
很多很多該要解決的問題在環評報告書裡卻找不到隻字片語.



第一站是匯德隧道南口,
拜訪一下被廢棄了的舊蘇花.


FC150的第一張外拍照居然就是這種海面,
運氣也太好了吧!!!



光影不斷變換...



這些照片讓一些台北的朋友非常眼紅!



清水斷崖腳下的曼妙曲線.



記得當時天氣還不錯,
怎麼拍起來這麼像陰天?
看來我和FC150還不夠熟悉...



鋪滿碎石的廢棄舊公路.



遠處就是清水隧道,
查了一下有不少人都曾經走過,
但都是幾年前的事了,
現在裡面不知道變成怎樣?



落石幾乎都是大理岩塊.



苔蘚綠的有點奇怪,
這是用FC150的風景模式拍的,
不是很喜歡...



仍可辨識的道路標線.



抽空看一眼海面波光.



路旁的大理岩壁很適合觀察節理的構造.
※關於節理的介紹請參考《台灣大百科全書:結理》.



節理近觀.
這些裂縫會逐一相連,
切割表層的岩塊,
於是就形成了地上這些大大小小的落石.



大理岩不易風化的特性,
讓被道路劈開的裸露岩層進行著極為緩慢的初級消長,
百年後依舊光滑潔淨.



路基被掏空的柏油路,
正在用脆弱的邊緣與海面上的陽光對話.



護欄上鑿痕斑斑,
路面上也有許多深度驚人的凹痕,
可以想見落石墜地時的力道.



接著經過了我很喜歡的小清水溪.
披掛在巨大石塊間的淙淙流水,
每次經過時都會拜訪一下~
不過這裡也是蘇花改計畫中2F隧道的南口.
(此隧道似乎就是仁水隧道, 但環評報告書中的河川名稱和實際上不太一樣, 可能需要進一步確認)



蘇花改預計將在明年開始興建,
溪水的未來該怎麼流?



2E隧道的南口將會穿過眼前這片,
層層疊疊的植被和聳立千年的岩層峭壁.



在山坡上暫時歇息的崩積層,
透露了地質不穩定的訊息,
也預告了不知會在何時發生的再次下滑.



繼續往北,
崇德到和平間的路線有好大一部分都將變成隧道,
我為那些將在未來行駛其間的車輛感到可惜,
因為他們錯過了無數難得的風景.



旅行不該是點與點之間的跳躍,
沿途的風景不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嗎?



北迴隧道施工後的無用土石隨意棄置,
毀掉了這個聚落原有的田地;
蘇花改的路線也將穿膛而過地將社區一切為二,
逆來順受的居民們,
儼然就是台灣多數被政策忽略的人民縮影.



我們在澳花隧道北口停車,
回頭閃過路肩後走進一段短短的舊蘇花,
可以眺望整座和平工業區.



蘇花改的路線在這裡轉了個莫名其妙的彎,
在河的左岸向海貼近,
然後在鐵道高架橋的外側蜿蜒向北.
這座怪物級的工業區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港口與鐵道,
路線如此設計,
不免讓人有所揣測...



上方的片岩與下方的大理岩交錯拼貼,
一個鬆軟, 一個硬脆;
該用哪種工法才能同時安撫兩者的不安?



節理極為發達的大理岩,
也是大大小小落石的出生地.



回頭時發現澳花真是座有趣的隧道.



右側的標識是禁止機腳踏車進入的意思嗎?
所以是該回頭還是要下來牽車呢?
畢竟這是唯一的路啊!



時雨瀑安靜地躲藏在距離裡.
後來的路程開始有雨,
相機就很少出動了.



中午在豆腐峽用餐,
下午繼續探訪蘇澳到東澳間的路段.

蘇澳隧道才短短的240公尺,
原先設計為單孔雙向,
公路局不知為何在環評通過後又擅自改成雙孔單向?
國道五號的終點就在此地附近,
這樣的修改也讓人懷疑背後的動機.


穿過施工中的縣道41,
經過了白米村.

白米村其實不產米,
所謂的米是石灰岩磨碎後所形成的灰白色碎粒.
這裡有著還算有名的木屐博物館;
但看著附近圍繞著水泥廠的產業道路,
與堤防後被礦渣埋掉的白米溪,
還是隱隱地難過了起來.



畫面中央是東澳隧道的北口預訂地,
蘇花改興建後,
白米村是否會再失去什麼?


經過東澳北溪時,
順道拜訪了一下東岳湧泉.

民國八十年代,
北迴鐵路的雙軌工程挖穿了地下水層,
滔滔不絕的湧水被導入了東澳溪,
後來還興建成了遊樂區.

這是整個路程中最讓我不舒服的一段.
看著原先該被涵養在地層中的清澈淡水,
以無比驚人的音量與氣勢奔流入海,
每多待一秒都讓人更沮喪一分,
更無法想像夏季裡戲水人潮湧入,
在由這座島嶼巨大傷口噴洩而出的透明血液裡歡笑的模樣.


路過建華冰店時停了下來,
吃了碗花生雞蛋牛奶冰.
散開的蛋黃在充滿香蕉油香氣的清冰間凝固,
然後一同在嘴裡散發和諧的芬芳,
健談的老闆發表了他對蘇花改的看法,
此地居民對這條新路的期待的確也是合情合理.


各種需求與各種擔憂全因這條道路而起,
決策者都聽見了嗎?
該如何幫助那些將要受到波及卻無力發聲的海洋、山嶽與人民呢?
在媒體熱潮過後,
還有多少人會關心這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