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0

[工商服務] - 多羅滿八月鯨奇

林總這次真的是不計成本了!
八月出生的人,
可得好好把握這個空前的優惠方案啊...


2008年花蓮港唯一『賞鯨標章』---「八月鯨奇」超優惠祝福活動
         ==【賞鯨】就是要找『國家掛保證』的==

慶祝本年度<多羅滿賞鯨公司>「三項殊榮」及「四大唯一」:

三項殊榮
 1.2004年榮獲漁業署頒發全國第一面『賞鯨標章』認證。
 2.2008年再度獲頒『賞鯨標章』的肯定。
 3.永續經營11週年慶。

四大唯一
 1.2008年花蓮港所有賞鯨公司唯一獲得漁業署頒發的『賞鯨標章』認證。
 2.全國唯一連續獲得『賞鯨標章』認證的賞鯨公司。
 3.國內外總統出海賞鯨唯一指定接待公司。
 4.唯一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專業解說員全程解說,並可事先預約英、日語專業解說。



 今年,本公司擁有賞鯨界7大項的殊榮及保證,
 特於11週年慶的八月份,推出整個八月的超優惠祝福專案──「八月鯨奇」活動,
 來吧,喜愛鯨豚生態旅遊的幸運朋友們!
 因為「特別的八月」,一起來體驗『賞鯨標章』的魅力及不一樣的高品質服務,
 讓本公司的賞鯨行程豐富您的夏日假期,為暑假留下難忘的回憶。


※參加辦法

一、期 限:整個八月 --- 97年08月01日至08月31日止

二、優惠對象:所有幸運的8月份壽星朋友(限經由本公司網站「線上訂位」系統完成報名者)

三、費 用:
 1.生日當天憑身份證參加賞鯨行程免費招待每人一次,並致贈生日紀念品
 2.8月生日非生日當天參加賞鯨行程,招待每人一次酌收300元基本費

四、報到地點:多羅滿賞鯨公司(花蓮市民權路37號)

五、搭船地點:花蓮港賞鯨碼頭

六、交通接駁:
 1.生日當天參加本活動之壽星,花蓮市區內免費溫馨接送
 2.若非生日當天參加本活動之8月份壽星,若需接送服務,須酌收接駁費50元/人,限花蓮市區或火車站

七、活動洽詢專線:03-8333821,傳真電話:03-8333834
  請多加利用本公司網站http://www.turumoan.com.tw/

八、報名時請提供參加朋友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及聯絡電話,俾利為您製作保險名單。

九、本活動不得與本公司其它活動特惠專案或套裝優惠行程併用



2008-07-29

[黑潮特調] 重新遇見台灣-【公視】福爾摩沙的指環


公視花了兩年時間拍攝製作的影集:福爾摩沙的指環總算公開播映;
前些日子看完後大受感動,這回就來談談對第一集的感想。
首集裡面的四個故事分別是:

1-1 穿越時光的峽谷
主演:太魯閣峽谷、花教大劉瑩三副教授

1-2 小島的氣象萬千
主演:玉山、氣象觀測員謝新添

1-3 龜山嶼的身世
主演:龜山島、海大李昭興教授

1-4 迷霧森林
主演:棲蘭檜木林、東華大學賴宜鈴博士

一直以來都是David Attenborough的忠實信徒,
他在BBC製作的一系列自然史詩中,
無論是影像配樂或運鏡,
每一處都無懈可擊,
只是那些畫面再怎麼美不勝收,
終究都還是別人的風景。

而在「福爾摩沙的指環」裡,
就算整體質感大約只有BBC的四分之三,
但眼前綠水蜿蜒的太魯閣,
風行雲起的玉山山脈,
氣泡翻升的龜山島海底熱泉,
以及像是剛剛才從湖底打撈上來一般,
到處都在滴水的棲蘭檜木群,
每一個畫面,
其實都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懂得欣賞自然的人,
住在台灣應該都會感到格外幸福;
各種人工無法搭建的華美場景、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彩情節,
就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的各種海拔與各處海域,
依著時序更迭不斷地輪番上演。
所以每當讀到、聽到、看到、或是親身體驗到任何一處的自然美景時,
胸腔裡瞬間膨脹的幸福感總會順著呼吸道直接竄進鼻腔,
硬生生地把淚腺給催出水來。

由張大春擔任的旁白也很重要,
不去刻意強調的咬字,
不會過度賣弄的抑揚頓挫,
聽起來很舒服。

最後以製作人兼導演劉嵩與他人的的幾段對話作結:

錄完音時,
他對著我說:「畫面好漂亮,這些都是你們在台灣拍的嗎?」
我回答他說:「你以為福爾摩沙在西班牙嗎?」

「你們拍得那麼美,台灣真的有那麼美嗎?」
沒錯,
我們取景的時候,
一個漂亮的畫面、一朵漂亮的小花,
其實旁邊就是垃圾堆,
我得東躲西閃。
也許你會認為我在造假,
沒有呈現真實的一面。
但是,
那朵小花一直都在那裡,
重要的問題是「誰丟了垃圾?」
那朵漂亮的小花一直都存在那裡,
美麗的自然景觀也一直存在那裡,
大自然是不會造假的。

HD拍的東西真的很漂亮,
實在是因為台灣就是那麼的漂亮。

說的真好!




(刊載於黑潮電子報第46期, 2008/07/29發行)



2008-07-28

船邊獵食秀 - 白腹鰹鳥

海豚飆船很常見, 海鳥跟船就不容易了...
說實話,
這個航次裡的海鳥比海豚還好看!
看完日出和斷崖之後,
也遇到了熱情簇擁過來的熱帶斑與瓶鼻,
但最搶眼的,
最讓人想努力拍個不停的,
還是這隻鳥.



白腹鰹鳥
Brown Booby
Sula leucogaster plotus

大小:
 體長73公分, 翼展145公分
俗稱:
 海雞母
描述:
 連雅堂撰臺灣通史見海母, 云:「海母, 產海上嶼中. 色黑、腳綠、比雞較大. 」
 牠為全蹼足海鳥, 嘴卻為長圓錐形, 如雞嘴, 故有海母之名.
 海母, 分布於太平洋熱帶海洋之中西部、澳大利亞東北部,
 在蘭陽溪口有多次觀察記錄.
 在臺灣, 小蘭嶼有繁殖記錄,
 惟目前該地方規劃為軍方演習用地, 很可能威脅到本種在該地的生存.
 據鷹司‧鹿野(1934)之記載, 海母在紅頭嶼(蘭嶼古名)南方無人島小紅頭嶼棲息,
 而在小紅頭嶼亦可能僅在一個地方營巢, 即在同嶼東部的一個岩塔.
 此岩塔尖頂呈長圓錐形, 由極鬆脆的岩塊所構成;此鳥在岩壁上築巢.
 達悟族人對此鳥的肉及卵極為珍視, 利用夜間偷襲其巢,
 因岩壁鬆脆而陡峭, 過去墜岩死亡事件時有傳聞.
 達悟族人在主屋內, 有以山羊或豬的頭骨等, 做為擺設裝飾的習俗,
 而此種鳥的頭骨也同樣擺設在那兒.
 海母, 群棲於海嶼中, 發現魚類時, 即由15~27公尺空中俯衝捕食,
 在淺水處即以45度衝進海中, 達2~3公尺深,
 通常在水中經6~8秒才浮出, 亦有25~40秒之記錄(黑田等, 1968).

(資料來源: 臺灣鳥圖鑑 第二卷 周鎮著)




從腹部的白羽分布來看,
應該是隻亞成鳥,
偶然在海面上相遇後,
就開始不斷地跟在船邊飛來飛去,
左傾右斜地來回穿梭,
像把迴力鏢一樣;
然後再看準了目標抓準了時機後,
又會像支箭一樣地衝進水裡捕捉飛魚,
吞下魚後又從船尾浪騰空而起,
再次趕上大多.

有幾次沒抓準,
飛魚就在牠衝進水裡後竄飛而逃;
有幾次沒看準,
在俯衝入水前一刻又突然飛起;
有幾次沒注意,
聽到風聲才發現他從我頭頂僅僅兩公尺處掠過...

不過因為速度實在太快,
焦距幾乎都沒對準,
所以大家就加減看啦...
















不過還是有張不錯的照片啦,
這張牠重新起飛,
準備跟上大多的照片,
讓我很想放大錶框後掛在客廳跟大家炫耀:





最後來段獵食的影片,
由船上某位很久沒更新網誌的乘客提供:




2008-07-27

日出之前, 日出以後

第一次這麼早出港, 也是第一次航行這麼久...
這麼早的尋找福爾摩沙之旅,
我還是第一次參與.
負責解說的葉老師實在太厲害了,
將近四個小時的超長航程中,
從頭到尾,
麥克風幾乎都沒放下過!!

抵達花蓮港時,
除了一旁的警局之外機乎沒有任何光線,
柵門也都還是關閉的狀態,
還得自己下車推開.
報關時是暗的,
登船時也是暗的,
離開港口時天空一樣是黑壓壓的,
大多微弱的光線只能照片部分的欄杆與乘客的背影,
航行在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的海面上,
的確讓人有些害怕.

當天色漸漸亮起來之後,
才發現天氣不算太好.
海面上有好高好厚的雲層,
沒能見到鹹蛋黃浮出水面的那個瞬間,
就算到了後來,
陽光也若隱若現地,
本尊偶爾現身,
也被水霧遮蓋到快要變成月亮了...

幸好原先覆蓋住整串中央山脈的水氣,
總算在氣溫上升後漸漸散去,
看得還算清楚.
而陽光也在某些片刻裡穿透雲隙灑在海面上,
增添了航行中的驚喜.























































2008-07-12

熱帶斑大軍壓境

總算是拍到比較滿意的熱帶斑寫真了!
這兩天的海上狀況都很好,
幾乎都能一趟就發現三個種類以上!!
而今天上午的航次更是讓我忙不過來.

出港約三分鐘,
才剛講完時鐘方位法,
溪伯就說前面有了.
抬頭一看,
花紋的鐮刀背鰭緩緩地切開水面.
只是數量挺少的;
靠過去看了看,
是這幾天都一直看到的那群,
長老團似乎什麼都不在乎地依照自己的節奏浮起與下沉.

其他船隻也靠過來了,
不想讓這些阿公阿嬤們受到太大的干擾,
我們往外開去.

看到了一隻鬼頭刀在水面附近徘徊,
才簡短介紹了兩句後,
王伯叫我看前面,
就看到了躍出水面的整個身體.

是熱帶斑,
今年還沒有好好互相認識過的熱帶斑.




太平洋熱帶斑海豚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Stenrlla attenuata (Gray, 1846)

大小:
 出生85公分, 成體雌1.6~2.4公尺, 雄1.6~2.6公尺. 體重達120公斤。

形態特徵:
 體修長, 身上有斑點; 離岸越遠, 斑點越少, 幾無;
 而在同一群中, 年齡越小, 斑點越少, 幼豚幾無.
 吻細長, 唇及吻端白色, 眼圈附近灰色並連至頭吻交接處.
 背鰭窄, 鐮刀形, 頂端尖形. 嘴角至胸鰭有不明顯之暗帶.
 上下頜每側頜齒34~48枚, 尖形.
 本種之分類混亂已久, 直至1987年, Dr. Perrin等7人正式發表斑海豚應有兩種,
 一種為S. frontalis, 僅出現於大西洋(亦列在楊1976,應該刪除),
 另一種為S. attenuata, 為出現於所有熱帶區之種類.

自然史:
 離岸群數百隻至數千隻以上成群, 近岸群50至數百隻成群.
 在熱帶太平洋曾見本種與飛旋海豚同游.
 雄性在體長200~207公分時性成熟(約6~11年), 雌則在187-195公分時性成熟(4.5~8.5年),
 一年中並無特殊生殖高峰, 授乳期11.5月.
 太平洋區之離岸群活動範圍直徑為200~300海浬,
 但有可能在秋冬時移至近岸區, 春天再游至深海區, 可跳躍極高.
 食物以頭足類及鯖、鰻、鯷等魚類為主.
 虎鯨被認為是其掠食者, 鯊亦攻擊其幼豚.

分布:
 熱帶大洋區, 在北緯40度與南緯40度之間.

易混淆者:
 易與長吻型海豚混淆, 如飛旋海豚, 瓶鼻海豚, 及駝海豚.
 飛旋海豚不具斑點, 吻較長, 背鰭下色區界明顯.
 瓶鼻海豚體型較圓, 吻較短, 唇黑或灰.
 駝海豚的背鰭呈三角形, 末端鐮刀狀, 且尾柄向上隆起.

(資料來源: 中華鯨豚協會)



剛開始不太容易接近,
所以我們就地欣賞著他們遠遠地游在鏡面海上的剪影.





但在鑫伯稍稍把船隻加速後,
整群就靠過來了!!


從左邊來了~



越來越多!



有沒有像大軍壓境!


接下來就左手麥克風,
右手LX1地亂拍:

















整群飆船的氣勢真的太強,
好多幼豚也被媽媽帶到船頭前來,
真的是很令人訝異!





但是運氣到這裡還沒用完,
接下來又在遠方看到喙鯨出水換氣的緩慢身影,
想要靠過去時,
又被中途衝出來的一小群花紋給攔截了!
看完花紋準備回航,
一小群黃鰭鮪突然在船頭前竄近水面.
接著又是一條芭蕉旗魚在不遠的前方連續跳出水面.
快到港口時,
十一點鐘方向又冒出了一群飛旋...
今天的事件實在太滿了,
整個解說過程中幾乎沒得休息-_-

2008-07-04

公視 - 福爾摩沙的指環

台灣的紀錄片越拍越有質感了!!
起床後看了昨天預錄的首集,
哭點、爆點都不斷出現...
先來看一下節目簡介:

公視自兩年前即開始籌拍一部精緻的高畫質生態紀錄片--「福爾摩沙的指環」,
冀望它能運用新世代優異的影像與聲音,
以新視野、新態度、新作法,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台灣之美。

傳說所羅門王擁有一只魔戒,
可以跟蟲、魚、鳥、獸對話,
而我們相信在台灣這個美麗的寶島上,
也存在著這種神奇的魔法,
穿梭在天空、森林、高山與海洋間,
等待著有心人來跟大自然展開對話。
「福爾摩沙的指環」這部紀錄片,
就是在尋找、紀錄這一群心中戴著魔法指環的人,
他們是科學家、老師、義工和平凡的小市民,
這些人跟自然環境的親密程度與你我不同,
因此他們對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態度,
也會有更深刻的體認。

這部生態紀錄片是以「誕生」、「挑戰」、「和諧」三個主題,
以及十四個動人的故事所串連而成。
每個故事的背後,
都有一個主角,
他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與智慧,
努力的與大自然溝通,
試圖重新找回人與環境的共存之道。
在長達18個月的拍攝期間,
從台灣頭拍到台灣尾,
從海底的珊瑚世界拍到雲霧飛揚的玉山頂端,
他們帶領大家以謙卑的態度重新回到大自然的脈動中,
體驗大自然原本就存在的韻律與呼吸。

(自官網轉載)


首集裡面的四個故事分別是:

1-1 穿越時光的峽谷
 主演:太魯閣峽谷、花教大劉瑩三副教授

1-2 小島的氣象萬千
 主演:玉山、氣象觀測員謝新添

1-3 龜山嶼的身世
 主演:龜山島、海大李昭興教授

1-4 迷霧森林
 主演:棲蘭檜木林、東華大學賴宜鈴博士



先來談談為什麼會有哭點好了.
我一直是David Attenborough的忠實信徒,
他在BBC製作的一系列自然史詩中,
無論是影像配樂或運鏡,
每一處都無懈可擊,
只是那些畫面再怎麼美不勝收,
終究都還是別人的風景.

但在「福爾摩沙的指環」裡,
雖然整體質感大概只達到BBC的四分之三,
但眼前綠水蜿蜒的太魯閣,
風行雲起的玉山山脈,
氣泡翻攪的龜山島海底熱泉,
以及像是剛剛才從湖底打撈上來一般,
到處都在滴水的棲蘭山檜木群,
每一個畫面都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懂得欣賞自然的人,
住在台灣應該都會感到格外幸福;
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情節,
就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的各種海拔與各種海域,
依著時序更迭不斷地輪番上演,
所以每當讀到、聽到、看到,
或是親身體驗到任何一處的自然美景時,
胸腔裡瞬間膨脹的幸福感總能順著呼吸道灌進鼻腔,
硬生生地把淚腺給壓出水來.

另外,
張大春的旁白也很重要,
不去刻意強調的咬字,
不會過度賣弄的抑揚頓挫,
聽起來很舒服,
而且就我自己來說,
感覺比【打拼】裡雷光夏的夢幻語氣更動人!

這部作品也在公視的HiHD頻道以Full HD的規格放映,
可惜花蓮根本看不到,
目前也只有發行DVD,
很希望將來能看到BD的發行啊!!
(那個野性蘭嶼也順便一下~)

目前還沒看到排定重播的時段,
所以想看的人可得把握這兩天的機會了!
- HiHD頻道: 7/2-7/4 晚間21:00-22:00首播, 隔日09:00/13:00/17:00/21:00重播
- 公視頻道: 7/3-7/5 晚間22:00-23:00首播, 隔日02:00-03:00重播

最後以製作人兼導演劉嵩的幾句話作結:

- 錄完音時,
- 他對著我說:「畫面好漂亮,這些都是你們在台灣拍的嗎?」
- 我回答他說:「你以為福爾摩沙在西班牙嗎?」

- 「你們拍得那麼美,台灣真的有那麼美嗎?」
- 沒錯,我們取景的時候,一個漂亮的畫面、一朵漂亮的小花,其實旁邊就是垃圾堆,我得東躲西閃。
- 也許你會認為我在造假,沒有呈現真實的一面。
- 但是,那朵小花一直都在那裡,
- 重要的問題是「誰丟了垃圾?」

- 那朵漂亮的小花一直都存在那裡,
- 美麗的自然景觀也一直存在那裡,
- 大自然是不會造假的。

- HD拍的東西真的很漂亮,
- 實在是因為台灣就是那麼的漂亮。




說的真好!!




【延伸閱讀】
福爾摩沙的指環 - 人物故事
福爾摩沙的指環 - 精彩片段
福爾摩沙的指環 - 各集劇照


2008-07-01

瓶鼻High翻整片海!

這位朋友的腰力可真好啊!
從東華回到家不過20分鐘,
稍事休息後又立即趕往多羅滿.
暑假開始了,
可得把握暑輔前的這一小段空檔努力出海才是!

這個航次只發現一個種類:
近百隻的瓶鼻海豚;
雖然數量沒有很嚇人,
精彩程度倒是絲毫不遜於其他種類,
畢竟他們可是花蓮這片海域裡著名的High咖!!!



瓶鼻海豚
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 (Montagu, 1821)

大小:
 出生約1~1.3公尺, 成體1.9~3.8公尺, 雄性稍大, 體重可達350公斤.
 (註: 這應該是近岸型, 離岸型個體根據目測, 體長應可達5公尺)

形態特徵:
 體粗壯, 吻端通常粗短, 但有些會較長.
 體色變異大, 背側部有全黑至灰色, 全身大致均勻,
 至腹部色漸淺, 呈淺灰白色或粉紅色, 偶有斑點.
 背鰭下方有褪色似的色界(近距離才可辨識).
 體側、臉部及噴氣孔至吻界線有數抹黑帶.
 背鰭高, 呈鐮刀狀, 位於中背.
 眼至胸鰭間有細紋(少部分個體無).
 體型在不同區域之海域差異大, 致使其分類仍不明確.
 在台灣海域至少就有兩類, 大類體型較粗壯, 吻短,
 另一類體型較修長, 吻長, 極待進一步研究其分類地位,
 目前世界趨勢是暫以一種視之.
 上下頜齒每側18~26枚, 近岸群中較老之個體頜齒磨損厲害.

自然史:
 本種之研究資料較其他種類為多.
 群體大小多在20隻以下, 們在深海區亦有數百隻之大型群體.
 常與其他種共群, 雜交種在水族館及野外皆有記錄.
 根據一些近岸族群之研究, 其社會結構似開放, 即組成分子會更換, 但母子關係強.
 在有些地區, 其有固定活動範圍, 而在某些地區則為遷徙性, 台灣海域附近者究竟如何尚無資料.
 本種性活躍, 常以尾鰭拍打水面, 跳躍及其他水上行為. 春夏或春秋為育幼高峰.
 機會攝食者, 即有什麼吃什麼, 攝食行為變異大, 可由個體捕食, 群體合作,
 甚至跟縱漁船捕食. 為人工飼養最常見種類, 已證明其適應力高且易訓練.

分布:
 溫至熱帶沿岸, 近海及大洋水域, 通常不超過南北緯45度.

(資料來源: 中華鯨豚協會)



一開始還有點害羞,
不太容易靠近,
但在接觸了幾次之後,
就開始瘋起來了!

在海上與海豚接觸時,
我們都會保持「有禮貌」的緩慢船速,
不過這個慣例在遇到瓶鼻海豚時通常會被打破.
因為體型夠壯速度也夠快的他們,
可以和船隻進行更激烈的互動!

熟知瓶鼻習性的阿鑫伯,
有時會突然加速,
除了讓在船頭飆船的飆個過癮,
同時也會在船尾掀起洶湧的船尾浪,
讓愛衝浪的也能盡興~
瓶鼻爽了,
遊客也樂翻了!!

只是,
一如往常地,
相片還是拍不好,
最精采的畫面總在鏡頭外,
所以大家就隨便看看吧~



飆船實景圖:





玩浪系列:














天色變換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