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

Dan Fogelberg - Leader of the Band


這段充滿回憶的旋律,
不太適合日夜溫習.


是在周華健第四張英文專輯「Songs of Birds」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
前奏裡淙淙泉湧的吉他聲馬上抓緊了聽者的耳朵,
輕快奔放的旋律溪澗般地沖刷著聽神經裡的每條神經纖維.
翻出歌詞來看,
原來是首對父親的思念/紀念/感念之歌.



對網路熟悉了之後,
才知道原唱是Dan Fogelberg,
收錄在1981年發行的The Innocent Age專輯中.

  


忙亂的求學入伍與就業,
在高雄與花蓮之間反覆地遷徙,
當年那捲錄音帶失蹤許久,
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再聽見它了;
直到最近,
Dan Fogelberg於12月16日病逝的消息傳出後,
這首歌又開始不斷地在眾多個人網站中被提起.


"Dan Fogelberg - Leader of the band"


An only child, alone and wild
A cabinet maker's son
His hands were meant for different work
And his heart was known to none

He left his home
And went his lone and solitary way
And he gave to me a gift
I know I never can repay

A quiet man of music
Denied a simpler fate
He tried to be a soldier once
But his music wouldn't wait
He earned his love through discipline
A thundering, velvet hand
His gentle means of sculpting souls
Took me years to understand


The leader of the band is tired
And his eyes are growing old
But his blood runs through my instrument
And his song is in my soul
My life has been a poor attempt to imitate the man
I'm just a living legacy to the leader of the band



My brothers' lives were different
For they heard another call
One went to Chicago
And the other to St. Paul

And I'm in Colorado
When I'm not in some hotel
Living out this life I've chose
And come to know so well

I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And your stories of the road
I thank you for the freedom
When it came my time to go
I thank you for the kindness
The times when you got tough
And papa, I don't think I said,
"I love you" near enough




拜現代科技與網路之賜,
再古老的畫面都有人能夠傳到youtube裡,
就和各位分享一下這兩段影片:



專輯封面版



現場彈唱版




不太記得是哪一屆的吉研社成果展,
也不確定是不是安可曲,
總之,
在豬和枕的伴奏下,
我曾經在雄中演藝廳裡演唱了這首歌.
(還是在雄女?)

吉研社幾乎等同於我高中的社團生活,
然而在得知自己將接下社長一職的那年夏天裡,
爸爸卻突然離開了我們.
走出加護病房後,
我用高醫的公共電話撥給指導老師,
告知現況並表明自己可能無法順利接下這個職位.

後來在老師的堅持與大家的協助下,
總算是順利地完成了那學期的任務.
但是沒能讓父親看到自己在台上的表演著實有些遺憾.

小時候的自己就挺愛唱歌,
常常跟著父親到他所服務的里民活動中心去參加活動,
每次都會上台唱一兩首歌,
然後傻笑著感謝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們的稱讚,
一旁的父親臉上也滿是自豪.

長大後,
反而很少有機會唱歌給他聽了,
當時的KTV還不算流行,
消費價位也非我能負擔的起,
更大的原因其實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總是想要證明些什麼地大聲說著話,
據理力爭地捍衛自己的意見,
如同大多數人的經歷一般,
高中時期總是和父母親相當疏遠.

只是,
還來不及和好,
機會就沒了.

忙碌是平復心情的好方法,
因此在之後的那段漫長時間裡,
我全力投入社務,
練琴也練唱,
得到了不少肯定與鼓勵.

有了一些成果後,
自然會想要停下來休息一會;
只是一跳出了忙亂的狀態,
埋伏已久的混亂情緒隨即撲了過來.

也許是為了懷念,
也許只是想讓自己好過點,
我決定在成果展裡獻唱這首與自己同年出現在世人眼前的Leader of the Band,
當作一個遲來的握手或擁抱.

直到現在,
我還是不敢確定,
他是否已經理解了我的愧疚?

2007-12-19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淺淺一個吻,
就將相隔10年的畫面連接起來.

精神尚可的週三下班後,
決定跑一趟電影院,
把可能隨時會下片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先看掉再休息.

和影城售票員說要二廳九排正中央的座位,
結果拿到的是6號.
顯然沒有人真正懂我所謂的「正中央」到底是指哪裏-_-
無所謂,
反正觀眾不算太多,
正片開始後馬上找了個正中央的位置坐下來,
可惜離螢幕有點太近,
只好努力逼迫自己的耳朵去聽懂英國腔,
以減少眼球掃描字幕時的勞累.

十年前(1998)的前作讓我完全臣服在Cate Blanchett的大蓬裙下,
十年後的續作很神奇地延續了那種氛圍與步調,
整部電影以沉穩有力的行版從頭悠揚到結尾,
看完後的飽滿感十足強烈.

過程中最難忘的片段,
應屬下面這幕:


在那個吻的當下,
女王回憶起了一些畫面,
那時她仍擁有長髮,
可以和心愛的人自在地跳著Volta舞...









(前作DVD截圖)


畫面在輕慢行進的同時,
居然放出了一股奇特的力量,
女王的犧牲與無助瞬間具體了起來,
彷彿可以觸摸似的,
塊塊壘壘地將我按壓在座位上,
然後難過地蜷縮成一團.


Clive Owen這次的造型的確會一直讓我回想起第一集裡的Joseph Fiennes
可惜這部片裡他的表現只是中規中矩;
Cate當然還是收放自如,
精準地表達出了各種混亂的情緒,
而且後段出現的鎧甲裝扮真的好有型!!!

Samantha Morton也是可圈可點,
只是她好像胖了不少,
讓我沒能在第一時間內認出她來...


整體而言,
續集成功地延續了前作的形式與語氣,
四平八穩地把故事說的漂亮,
配樂仍然張力/壓力十足,
是部相當推薦的作品;
進電影院前若能再複習一次上一部,
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動.



註1: 臺灣已在2007年12月14日發行前作「伊莉莎白」特別版DVD, 定價299元
註2: 花蓮電影城二廳極差, 喇叭破音情形嚴重, 地板也黏滋滋的-_-
註3: 前作畫面截圖來自英版DVD, 封面極美, 畫質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2007-12-06

低溫中甦醒的生命


剛剛打開冰箱時,
注意到一件奇妙的事情...
就是,
專放蔬果的抽屜裡面,
兩顆被遺棄很久的洋蔥發芽了!!!
越冷越發芽!



這可新鮮,
洋蔥放在室溫下的潮濕環境會發芽我知道,
但是在冰箱照樣發芽就有趣了,
經過低溫刺激,
推測它們內部應該都形成花芽了吧,
索性拿來種種看好了!

先試試水耕,
拿了兩個玻璃杯,
洋蔥放進去後注入少許的水,
慢慢來觀察會怎樣吧!
擺起來還挺有模有樣地...


2007-10-24

Moving moving moving......


整整一個月都沒有新文章,
不是因為偷懶喔!!
主要是因為,
我決定要搬家了.
新家蓋在google的blogger上,
極高的自由度是一大特點,
但是相對的,
和無名小站一比,
那裡根本就是水泥才剛乾的粗胚房屋,
門牌要自己刻,
各房各廳都得自己隔,
光是把它弄到勉強有個樣子就耗去了不少時間...

更麻煩的是,
在我的文章裡從來沒少過的圖片.

無名早已不支援外連,
想把過去幾年的舊文完整的搬到blogger上,
得先從相簿搬起,
我選擇了flickr當成圖片的新倉庫,
付了尚稱划算的費用後,
容量再也沒有上限,
乾脆以後都把原始檔傳上去,
朋友要下載回去沖洗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關於圖片搬家這件事,
摸索了一段時間後還算有些心得,
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下.

如果只是單純想要把無名的相簿一本本搬到flickr去,
那你會需要WretchXD這個小程式,
可以把自己帳號裡面的所有相簿一本一本抓下來,
在硬碟裡存成一個一個的資料夾,
接下來只要利用flickr Uploader依序上傳然後設成不同的set就好了,
尚稱簡單.

但是,
對於堅持要圖文並茂的我來說,
圖片傳過去之後還得一張張地查到位址,
再一張張地改掉,
實在是件光想就會做惡夢的事,
更何況有些文章的圖片其實是散落在各本相簿裡,
想找到照片就不太容易了;
萬一搬到這篇那篇圖片多到令人髮指的文章,
大概還沒改到一半就氣絕身亡了吧-_-

所以在苦惱了一個星期之後,
總算想出一套作業流程:

1. 使用firefox將各篇文章網頁連同圖片一同儲存在個別資料夾中
2. 將各資料夾內的圖片依出現順序重新命名
3. 使用flickr uploader將各資料夾內照片上傳
4. 所有照片均設定在"Moving"這個set中, 同時以半個月為單位設定不同tag.
5. 使用Friendly Flickr登入flickr, 一次抓取整篇文章所有圖片的正確位址.
6. 將整串位址貼入blogger編輯區中, 再將文字部分依序複製過來, 完成.

目前還算順利,
雖然步驟仍然繁瑣,
但按部就班進行的話,
普通長度的文章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搬遷,
圖片夭瘦多的也不會超過10分鐘;
截至目前為止,
288篇文章中已經搬了131篇,
將近一半,
希望在十一月底之前可以完成所有的搬遷動作.






東西都搬過去之後,
還得稍稍整修一下門面才敢正式開幕,
到時也會有新系列展開.

新系列是啥?
透露一下關鍵字:



"ADA"



2007-09-24

初訪赤柯山: Day 2


入夜後氣溫降低,
與民宿主人喝茶聊天後舒服地睡了一晚...
第二天上午起床,
陽光斜斜地照進谷裡,
看來今天應該會有不錯的照片產生!
P1140473


久違的天空藍終於出現,
不過這些花似乎開的不是很有精神?
P1140488


可能是太早了來了,
花還沒完全醒來,
還在傾斜的晨光中伸懶腰~
P1140513


還不到綻放時機的櫻樹,
今天只好站在兩旁乖乖當畫框.
P1140477


光線入設的角度剛剛好,
把丘陵起伏襯托的更幽遠了.
P1140503


延著環形道路前進,
早晨的光線讓一切都充滿了立體感.
P1140523


一邊是未熟的青嫩,
一邊是在陽光下逐漸熟成的金橙.
P1140579 P1140582


大家都很熱切地往上長,
爭先恐後的樣子.
P1140596


成群檜木與竹林依傍,
東西方的山景交會互融.
P1140548


一旁恣意叢生的草坡,
居然也能被照出了幾分詩意.
晨光


成排的金針叢與遠方的竹林,
共構出有趣的畫面.
P1140574


桃花也開了幾枝,
今年的時序似乎真的有些怪異?
P1140621


到了「三棵大石頭」景點處,
才見識到了含苞與盛放共存的漸層美!
P1140654 P1140709


只是不論我怎麼走,
就是找不到能拍出只有「三棵大石頭」的角度...
P1140698


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
除了讓我的開車技術大為精進外,
也讓人體會到台灣真的有些地方是警察搜不到的死角...


最後總算到了最後一個目標,
竹林湖!
竹林湖


真的是不管走到哪都種滿了成片的金針,
赤柯山還真是名符其實的金針山!
明年暑假再去六十石山探探,
BTW,
太麻里好似乎也有一座...


2007-09-22

初訪赤柯山: Day 1


在花蓮生活了這麼多年,
總算見到所謂的金針花田了...
民宿老闆娘說,
颱風過後花況就變差,
遊人也少了許多;
也好,
人少才能盡情拍照,
至於花況有沒有那麼差就得親眼見識才知道了.

秉持著悠哉玩的宗旨,
所以第一天抵達時已經接近日落時分了,
陰陰的天空實在很難拍出好東西,
也沒見到滿山遍野盛放的金橙色花海.



但是放好行李後到周圍繞繞,
反倒覺得成片花苞的黃綠色更美...



赤科山屬於丘陵地形,
雲霧繚繞的環境也很適合種茶.



有幾塊田地花開的還算茂盛,
與遠方的竹林搭配起來異常合拍!



仍有許多農人趁著天光未盡,
努力地採收花苞.



少數被錯過的,
就只好在時刻到時孤單地綻放.



通道隱身在花田中,
排成了類似葉脈的圖樣.



起伏的綠色丘陵間,
石塊也錯落出一方風景.
 


天公實在不作美,
只好期待第二天能有好的光線,
不然真的可惜了這些畫面...




2007-09-06

看了兩部電影之後


最近很認真地在做字幕校時的工作,
也總算能把一些片子好好地看過一回了...


[上半場: 暖紅色的不安]

煮完/吃完午餐洗完碗後,
先拿出日版的不可逆轉.




之前都只能配著日文字幕看,
對話大概只懂兩成,
雖然影像音效魄力十足,
但在比較深層的部份並沒有被打動的感覺.
這回配上字幕後,
總算搞懂了角色之間的關係,
以及車廂裡那一整段絮絮聒聒的對話到底在講啥,
對皮耶最後(但其實放在片頭)的瘋狂行為總算有些許的理解.

了解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
更能感受到在時間軸調動後更形強大的故事張力,
片尾的那句話也能打進心口.

這是一部紅的讓人心慌的片,
影片裡有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草地,
充滿溫柔甜香的蜂蜜色臥室,
略帶緊張感的僵青色地鐵,
聲色撩亂的派對現場;
但在進入那條紅色的地下道之後(一如Alex的預知夢),
隨之出場的紅色的燈,
以及那具紅色的滅火器,
讓一切加速走向毀壞...



[下半場: 青黃色的孤單]

晚餐用幾個包子打發後,
找出了之前一直沒勇氣挑戰的青春電幻物語.


Riri Shushu no subete


之前一直擱著不看,
不只是因為超過2.5小時的片長,
也因為事先知道了大概的故事內容及走向,
害怕直接面對那些青春凋毀的過程...
但在看完不可逆轉後,
想讓這種情緒延續整個晚上,
就調好字幕開始播放.

一開始是大量的過曝天空與透綠稻田,
極具魔力的音樂馬上就把人扯進了故事裡,
包圍在無法言說的氛圍中.

岩井俊二是在聽到王菲翻唱鄧麗君的「南海姑娘」後,
才有了拍這部片的靈感,
於是我們見到了流行音樂與網路社群的力量,
(讓我回想起多年以前台灣Sony Music裡的某個討論區)
以及在成人力量無法觸及的領域裡,
一群國中生之間所可能發展出的駭人結構體.

更令人心痛的是,
他們可以在虛擬空間裡用暱稱相濡以沫,
卻在現實生活裡互相傷害.

失去目標, 失去友情;
失去童貞, 失去長髮;
失去表面下的自由,
失去來不及成熟的生命.

最難忘的,
是倉井優玩起特技風箏時,
拉動繩線的那股認真,
以及臉上所展現的,
發自心底的快樂.




但令人難忘的部分,
其實不是她的純真笑臉,
而是看著那張臉時打從心底湧出來的酸楚.




不管是少年也好,
是成人也好,
為什麼都要這麼費力地傷害著彼此呢?



不都是相似的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