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

God Damn Hot!!

烈日當頭勤磨練, 甘苦不能忘...(同袍情)
昨天在七星潭烤了一個下午,
今天到林田山繼續烘培...
其實我還滿能耐得住熱的,
好歹過去幾年最熱的暑假期間,
我都在太平洋上被來自天空與海面的強力光束雙面夾擊,
只是這兩天沒有確實做好防曬,
水分的補充也不太確實,
導致回家後都有一點點昏眩的狀態發生...

不過比起那些小我不到一輪的弱雞們,
本大爺還是很活躍地在漫射的紫外線中恣意倘佯,
享受著透綠海水的清涼視覺效果,
與震耳蟬鳴的夏日節奏.

今年的夏天雖然遲到了一會,
但是登場的腳步沒有絲毫的遲疑,
就在大刺刺地上台同時施展令人昏頭的熱力,
床上的羽絨被還沒真正收起來,
冷氣就已經開始運轉了.

雖然我真的很想省電,
但也無法忍受起床後得面對汗濕的被褥,
還有上班前得再洗一次澡的情形,
只好期望變頻的功能真能幫我省下蠢蠢欲漲的電價了....

文末附上幾張有趣的照片,
通通來自T650i,
雖然有AF鏡頭,
但在實際使用上的對焦點還是很容易放錯啊-_-



[0525]

很想嘗試解說的卡加



看海豚看到累(畢竟有將近八百隻)的卡加




[0527]

寧願被烤乾也不願下海補充水分(?)的人群



玩瘋了之後被掃地阿婆痛罵的苦主們




[0528]

林田山入口處的繽紛花海



波斯菊的新夥伴: 百日草




2008-05-25

youtube生物教室

這真的是劃時代的教學法!!
各位同學好,
歡迎來到youtube生物教室.
今天的試聽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我們會示範一段植物生理學,
接著就是第二段的分子生物學,
最後特別優待各位一段隔壁化學教室的教學演示,
希望大家都能覺得不虛此行.

好,
那我們就開始囉!

綠色植物是所謂的自營生物,
因為它們能將自環境中吸收的無機物自行合成為有機養分,
而這個合成養分的過程就是所謂的「光合作用」,
我們就先來看看光合作用中,
大概發生了哪些事情吧!




我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有點害羞,
不敢跟著唱,
這樣有點可惜喔,
畢竟youtube生物教室的宗旨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歌唱中學習,
哼哼唱唱地就學會了新知識,
不是很開心的事嗎?
希望在下一段課程中大家都能解放自己喔!



那麼現在我們就要介紹一下分子生物的部分了,
生物體中最奇妙的分子就是DNA了,
它帶著怎樣的訊息,
又是怎樣把這些訊息給傳達出來的呢?
下面這一首歌可以讓大家有個粗略的概念,
希望大家都能張開喉嚨一起唱!





嗯,
很好,
這樣就對了,
邊唱邊學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對吧?
最後我們請到化學教室的老師來帶著大家一起認識原子,
因為生物學和化學的關係其實非常密切,
所以最後一段大家也要認真學習喔!!




OK,
今天就上到這裡.
下課囉!



2008-05-18

[工商服務] - 2008南風的呼喚

偷懶沿用2006年作的圖:p
如同候鳥歸返,
每到夏天, 溫暖的黑潮就會捎來南風的呼喚...

每年夏天,
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夥伴聚集到花蓮,
為了美麗的海洋,
為了海中悠游自在的鯨豚朋友.
一如往常,
黑潮今年也將召集來自台灣各地,
對海洋有著莫名喜愛的人們,
在夏日的艷陽與鹹膩的海風中一步一步走過海岸,
航向水色深藍的太平洋,
尋找被遺忘了的記憶,
來自大海的記憶,
重新搭起人與海之間斷裂了的橋樑.


長達兩個月的研習課程在台灣算是罕見,
主要是因為海上解說不同於陸上解說,
狀況多變而且需要克服的變因繁雜,
因此一個海上解說員的養成必須要累積相當的出海經驗,
並持續充實海洋相關知識.
黑潮的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除了安排密集而完整的課程外,
並提供紮實的船上實習機會,
希望在短短兩個月期間,
培訓海上工作的種籽,
除了學習解說與推廣環境教育之外,
學員更必須擔任第一線的鯨豚生態紀錄員,
實際參與鯨豚保育工作.

當然,
在課程與排班實習工作時間之外,
進一步了解與探訪花蓮在地人文、生態,
體驗同在台灣島,
卻與西部完全不同的生活步調、人文樣貌,
也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您喜愛海洋,
喜愛鯨豚,
對環境教育充滿熱誠,
願意參與海上實習、學習解說,
並不怕風吹日曬,
願意負擔鯨豚生態記錄工作,
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延伸閱讀】
2008夏天, 如果海
2008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報名簡章下載



總算有個像樣的夏日海面了!

用LX1拍海豚還是力不從心啊...
2008年第三個航次,
發現鯨種: 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
週六下午的大雨令人擔心,
幸好今早起床後,
就看到落地窗外的中央山脈面貌清朗,
海面也出現了許久未見的寶藍色,
希望今天能有好收穫!

果然,
三棧溪出海口外側,
就有一群飛旋海豚在活動,
總數約莫在80隻上下,
活潑大方,
不但主動來飆船,
飛旋動作也是此起彼落,
正好呼應著乘客們的驚叫連連.
接觸時間約35分鐘,
還是沒能拍到夠滿意的照片,
看來還是得下到一樓甲板才行...




中央山脈還沒被雲蓋掉.



熟悉的細長嘴尖破浪而來.



數量多, 個體緊密.



「前方交通擁擠, 駕駛人請改道.」



幾個小群的動作不可置信地整齊劃一,
像是接受過軍事訓練一樣...



「第一中隊下潛!」



「第二中隊抵達!」



「第三中隊居然有兒童兵!!」



還有隻人來瘋的青少年海豚,
超賣力地滿場飛,
姿勢勁道都十分到位,
未來不可限量!



身子小, 志氣高!!



這次來試試看讓地景與海豚同時入鏡,
好歹LX1也有28mm的廣角端;
可惜效果差強人意,
主要是俯角太大吧我想,
一樓應該可以拍到更好的畫面~


  



不過還是很棒的一個航次啦,
唯一的遺憾就是海水太濁,
如果能再更透明一點更藍一些就算得上完美了!






2008-05-15

[黑腳丫出走] 慢。遊。


2007年的春天,
我帶著許久未見的飽滿感走出了戲院。
片子本身的架構很簡單,
雖然情節有些零碎,
構圖有些刻意,
更多的時候我其實對畫面上表演太過用力的演員有些不耐煩;
但在故事走到最後幾分鐘時,
來源不明的情緒波動突然就翻湧了出來,
奔騰澎派一如片尾胡德夫穿越夜空的歌聲。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
「練習曲」所引發的效應直到一年後的現在都還沒消退:
越來越多的人跨上了單車,
試著用較為緩慢的速度去重新認識自己所居住的街道、城鎮,甚至整座島嶼。

多年前的那幾個暑假裡,
我也靠著一部腳踏車頻繁地往返志學村與花蓮港,
出發時間通常都不會一樣;
幾次下來,
靠著緩慢的車速與偏外側的車道,
倒也收集了不少難忘的畫面。
凌晨自花蓮溪出海口向中央山脈一路延伸的天色變化;
晨光中沾滿水珠的成排韭菜花;
烈日下大片水綠稻田蒸騰出的甜香;
日落前停留在白茅花序上的遍野金黃;
入夜後鑲滿整座天空的星芒。
以及,
無論何時都在身邊流淌的風與時光。

2003年出版的《蝶道》中,
吳明益騎著他名為麥哲倫的腳踏車,
自台北永和出發,
通過北宜、蘇花來到花蓮,
沿著花東縱谷繼續南行,
經由知本轉入南橫,
一路爬升到海拔2722公尺高的啞口,
途中在大關山隧道與天池摔了兩次車;
負傷抵達台南後,
搭上客運完成最後一段路程。
讀到這裡,
不自量力的我也開始揣想騎著自行車跨越中央山脈的可能性。
在緩慢上升與下降的過程中,
沿途岩石的紋理想必更加清晰,
遇見的各色生物也能留下鮮明的痕跡。

雖也走過幾回南橫,
卻總是在趕時間的狀態下匆匆穿越,
再美的風景也只能模糊閃過;
直到2007年八月,
總算有了一次難得的體驗。
那天進入海端鄉時已下午五點,
而後一如我們所預期與擔心的,
濃霧自山谷間昇起,
滿溢到路面,
將視野包裹成一個半徑約莫三公尺的乳白色球殼。
第一次遭遇這樣的景況,
欣喜居然多於恐懼;
於是我們把車靠邊停好,
按下危險警告燈,
打開車門,
接著一先一後地走進這場濃霧之中。

下車後,
濕涼的水氣瞬間浸潤全身。
天色尚未全暗,
霧的頂端仍然透出些許稀薄的藍色。
在周遭的雜亂景物都被濃霧遮蔽不見後,
路旁每棵大樹的每叢枝條都像是主角,
隨著我步伐的前進依序在眼前淡入再淡出;
山很靜,
唯一的節奏是自己的呼吸。
當我們捨棄工具讓肉體找回原本的速度時,
那些以為已經喪失的感知能力似乎也都回來了。
這段不超過五百公尺的無聲步行,
自此成為記憶中整段南橫公路最美的風景。

厭倦了那些上天下海吃到飽的景點搜括行程後,
若能用一點速度去換取感受的深度,
也許會是旅行中最划算的交易。




(刊載於黑潮電子報第44期, 2008/05/15發行)



2008-05-10

這兩天

我一定要找時間把T650i去客製化!!
昨天還在擔心學生會在升旗時中暑,
今天就得擔心明天的海浪了.
生活就像天氣一樣瞬息萬變,
照相手機正好可以記錄一些瞬間,
只要你不要太要求操作手感和照片品質.

T650i還不算完全上手,
但拿來拍照倒是沒有任何困難,
這兩天剛好各有一張有趣的照片,
就放上來充充版面吧.



5/9


不支援中文的汽車音響,
螢幕上出現了類似韓國網路動畫角色的臉孔;
當時播放的是林一峰的離開是為了回來.



5/10


在市區完成任務後返家,
刻意走海岸路想看看海面狀況怎樣,
結果遇見了之前一直沒發現的觀海鞦韆雅座;
盪得用力一點應該可以直接進港吧?
也不禁幻想,
如果鳥踏石仔村還在的話,
坐在這個鞦韆上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象...



陳建年 - 太巴塱之歌

不知名的白色陸蟹
持續陰鬱的週六終於在剛剛下起了雨,
只好嘗試在音樂裡尋找陽光.
腦海中第一首跳出來的旋律,
就是這首「太巴塱之歌」.

東華演藝廳落成後不久,
紀曉君在這裡演唱,
同行的還有陳建年、巴奈等人,
演唱會最後在太巴塱之歌的眾聲高唱中結束,
散場時所購買的「角頭音樂 012 勇士與稻穗」專輯中,
也把同一首歌放在最後.



Ho hai yan he yo i ya o wai yan
Ha wu wey yan

Ho hai yan he yo i ya o wai yan
Ha wu wey yan

He yo
He yo wan hai yo i ya ho wa ha wo wa hai yan

He yo
He yo wan hai yo i ya ho wa ha wu wa o hai yan

Ha he he yan
Ha wu wey yan

Ha he he yan
Ha wu wey yan



歌詞都是虛詞,
其實也沒有什麼含義,
但就在這不斷反覆漸次爬升的吟唱中,
胸口漸漸有種被充滿的感覺.



Youtube上也找得到,
第一個片段來自2007海洋演唱會,
由天下雜誌群提供,
畫面和聲音品質都很棒!





第二個片段則是2006年信義誠品的錄音,
影音品質沒有上面那段好,
甚至還斷尾,
但歌曲的威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回想起某年黑潮少年海洋營的營前訓練中,
土匪和我也拙劣地唱起了這首歌,
才發現,
不光是聽著舒服,
從自己的身體裡唱出來,
更有種難以言喻的舒暢感...



【延伸閱讀】
1. 太巴塱部落: 首頁播放的歌曲就是「勇士與稻穗」裡第16軌的太巴塱之歌
2. 太巴塱之歌: 同名的另一首歌, 講述著太巴塱的歷史.
3. 陳建年資訊網
4. 角頭音樂


【刊頭說明】
因為從前在馬太鞍溪這一帶有很多白螃蟹/AFALONG,
故將此地命名為TAFALONG;
只是我也不確定當時到底是哪種螃蟹,
就隨便找了隻比較上相的湊合囉.